2025-08-07 20:38:52
夏天最离不开的是什么?
对重庆人来说,恐怕是空调。
正午的冷风、晚上的低温模式,已经成为抵御火炉热浪的必需品。但一到高温季,市民对电力保障的那份“隐隐担忧”也随之升温——
“天气这么热,家里用电会不会有啥问题哦?没有空调的话,这条命啷个办?这条命都是空调给的,希望千万不要停电啊!”
这条来自重庆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道出了很多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可就在今年,担忧正在变少。
8月5日,重庆电网负荷首次突破3000万千瓦,14时45分达到3028万千瓦,是今夏第四次创历史新高,但空调依旧稳定运转,工厂机器照常轰鸣。
从烈日下的电量焦虑,到满格运转的盛夏底气,重庆供电背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关键词一:
外电入渝——两条特高压撑起“电力高速路”
你知道吗?从新疆戈壁那一排排大风车叶片转动,到你家空调呼呼吹风,中间只隔着——0.007秒!
是的,不到眨一次眼的时间。在千里之外的山城,戈壁滩上的清洁电能,沿着±800千伏的特高压“高速路”,跨过2260公里的群山河谷,穿过城市的街巷楼宇,送进每一盏灯下的清凉。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能源净输入省市,重庆的电力供应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顺利投产送电,对于重庆今夏的电力供应而言,恰如一场“及时雨”。
“疆电入渝”工程作为我国首条西北地区至西南地区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也是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直流受入工程,相当于西北和西南地区成功架设了一条电力“高速公路”。6月10日双极低端投产后,可新增外电入渝能力400万千瓦;截至7月24日,已累计输送电量30.5亿千瓦时。
30.5亿千瓦时意味着什么?按一个中国普通城市家庭年均用电量约3000千瓦时计算,足够约102万户家庭使用一整年;按一辆普通新能源汽车百公里耗电15千瓦时、年均行驶1万公里来算,可满足203.3万辆车全年的行驶需求。
据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800千伏渝北换流站现场负责人陈静透露,目前“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每天可向重庆输送9000万度左右的电量,最大输电能力达400万千瓦,占全市用电负荷的近七分之一。
除了“疆电入渝”工程,还有来自川西的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2024年底投运的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也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小试身手”。7月22日,1000千伏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累计输送绿电超100亿千瓦时,达到102.516亿千瓦时,相当于5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两条能源大动脉在重庆“会师”,“一交一直”双特高压格局,让重庆电网的灵活性与调配能力显著增强。这正是山城今年在酷热中依旧从容的清凉底气之一。
关键词二:
绿电崛起——光伏风能撑起清凉半边天
如果说特高压是把远方的电力请进来,那么重庆自己的“绿电家底”也在悄悄厚起来。
在黔江麒麟盖山巅,连片的光伏板顺着山势铺展,仿佛给大山披上了一层银色的“鳞甲”。从这里引出的110千伏麒正线,是重庆东南部清洁能源外送的重要通道之一。
在巫山,重庆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三峡能源重庆巫山大风口60兆瓦风电项目,于5月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1.1亿千瓦时,足够6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
在垫江县砚台镇白云村,64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缀在田间地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6.8万千瓦,每天可发电253.46兆瓦时,将阳光直接转化为千家万户的清凉。
重庆曾是典型的能源洼地,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结构,一直是重庆人探索的“解题之法”。今年1—6月,重庆电网新增电源装机容量314万千瓦,其中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236万千瓦,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位于两江新区水土新城的华能重庆两江燃机二期项目4号机组,已进入“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的最后攻坚阶段,力争机组整套启动一次成功,在迎峰度夏的关键窗口期实现投产目标。
二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全厂装机将达到241.86万千瓦,占重庆市火电装机14.53%,届时将成为西南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天然气清洁能源电厂,大幅提升重庆电网的调峰能力。
这些土生土长的绿色电源,不仅在盛夏高峰期分担了电网压力,也为重庆的能源结构注入了更多可持续的清凉底气。
关键词三:
多元保障——煤电、蓄能、页岩气齐发力
在绿色发电之外,灵活可调、稳如磐石的电源,同样在默默守护着重庆的盛夏用电。
火电作为第一大电源,在保障今夏电力稳定供应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西南地区最大的环保型火力发电厂——华能珞璜电厂,全部机组满负荷运转,自入夏以来,已累计发电超20亿千瓦时。
“我们充分发挥大库容优势,提前完成储煤76万吨,处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可以满足54天发电耗煤用量,同时储备了充足的备品备件和检修消缺力量,确保全部机组‘开得出顶得上带得稳’。”华能珞璜电厂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玖斌在采访时介绍。
在蓄能环节,綦江蟠龙抽水蓄能电站,作为西南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就像一座巨型“充电宝”,在低谷时“蓄水发电”、高峰时“放水供电”,为电网削峰填谷、平衡负荷。自6月15日以来,蟠龙电站发电量已超1.6亿度,抽水电量超1.9亿度,发电和抽水电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
今年6月,位于万盛南桐镇金龙村的页岩气新页1平台全面投产,预计日产气量超过50万立方米,可满足周边地区约100万户居民的日常用气需求。该平台采用三甘醇溶剂吸收法脱水工艺,配置吸收撬、再生撬、溶液储罐撬三大模块,是目前国内工艺技术先进、配套齐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页岩气脱水装置。
与此同时,东页6井页岩气勘探钻井项目也在稳步推进,预计于今年12月底完成全部施工并进入试气阶段。随着更多平台和项目加快落地,这一曾经“沉睡”的清洁能源,正逐步成为重庆多元化能源结构的重要一环。
煤电、蓄能、页岩气、新能源多元配置,构成重庆的“底盘”和“底牌”,在极端天气下兜住民生和产业的底线。
关键词四:
智慧调度——无人机、5G让电网更聪明
在重庆的迎峰度夏战场上,还有一支不眠的“隐形团队”——它们用科技的眼睛和大脑,实时守护着电网的稳定运行。
清晨的永川郊外,39座变电站里的白色“小房子”同时开启,一架架无人机自动升空,沿着预设轨迹巡视20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5000公里的配网线路。红外热成像镜头能在高温负荷期提前发现温度异常的节点,把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在万州,渝东北首个规模化5G电力通信示范项目投入运行。末端的智能融合终端构建起全域感知网络,配合智能诊断算法,将故障定位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5分钟,实现了从“客户报修”到“主动排障”的转变。
更精准的调度、更快速的处置,让重庆电网在高温高负荷下依旧运行稳定,把来自远方、本地、不同类型的电源合理分配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关键词五:
政策护航——一张蓝图撑起用电安全感
重庆的“清凉底气”,不仅来自当下的供电保障,更得益于为未来打下的坚实基础。
正如市能源局在《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192号提案的复函》中所说,受资源禀赋制约,我市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跨区域能源合作,积极争取市外优质清洁电源入渝,加快推进与周边省份电网互联互通,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断提升全市能源电力保障能力,服务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未来几年,重庆将持续推进“外电入渝”通道建设——“疆电入渝”工程确保年底前整体投运;疆电(南疆)送电川渝工程力争今年开工;“藏电入渝”“青电入渝”通道正加紧规划研究,争取尽快纳入国家规划。
在省际互济能力上,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加强工程、渝黔直流背靠背工程力争年内开工、2027年建成;川渝特高压交流南环网(川南—江津—涪陵段)、渝陕直流背靠背工程同步论证,构建更加坚韧的西南电网骨架。
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方面,重庆将实施“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加快完善管理办法,支持綦江—万盛加大风电、光伏开发力度,并研究探索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模式、新业态。
在强化储能调节能力方面,2029年以后抽水蓄能站点布局已开始规划研究,綦江蟠龙二期蓄能电站论证正稳步推进;在煤电方面,争取新增“十五五”建设指标,适时推进恒泰电厂“上大压小”、安稳电厂三期等项目,夯实电力保障底盘。
一张涵盖远电通道、本地电源、互联互济和智慧能源的新蓝图,正在铺展。随着项目陆续落地,重庆的供电保障不仅能稳住一个夏天,还能稳住一个又一个夏天。
结语:
从哈密戈壁的风与光,到川西雪山的水电,再到永川山谷间飞行的无人机,这个夏天,跨越千里的能源与科技,让重庆在立秋时节依旧吹着空调、安心生活。这份从容,正是今年山城的“清凉底气”。
作者:陈梦雪
设计:叶建
数据:谢稳
校对:李想
策划:张芊 郭鹏
出品:第1眼TV-华龙网舆情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