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9 16:32:12
生前能成为家人已是难得的缘分,而逝后仍能因爱相约,共同作出捐献遗体的决定,这份默契便让生命的告别不再只是悲伤。
3月10日,72岁的张治容老人因病去世,遵照老人生前的遗愿,她的遗体被捐献给重庆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
在老人的告别仪式上,除了女儿刘正梅及其哥哥外,还有几名“特殊”的吊唁者——重庆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也是刘正梅的队友们。
早在2022年,张治容母女就在同一天办理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两人成为家里最先有遗体捐献意愿的成员。而更令人动容的是,在3月10日这天,张治容的儿子刘大哥选择跟着母亲和妹妹的脚步,在妹妹队友们的见证下办理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
这一家人以这种奇妙的方式再次紧密相连,共同“编织”了一条爱的纽带。
心意相通的母女作出大爱的选择
当被问到谁是家里面最先有捐献意愿的时候,女儿刘正梅轻声答道:“是我最先萌生这个想法的。”
2014年,拥有一副热心肠的刘正梅正式注册成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开启了她和红十字的不解缘分,也由此接触到了遗体器官捐献。2021年,机缘巧合之下,刘正梅加入了重庆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多次参加“三献”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捐献者的感人故事,这些真实经历深深触动了她。慢慢地,刘正梅对遗体器官捐献、对生命的脆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人都有离开的一天,如果离开以后还能给别人带去希望,那将是对生命最好的延续。”抱着如此心态的刘正梅,向母亲张治容表达了自己捐献的想法,也询问了母亲的意见,让人欣喜的是,母女俩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2022年,在队员们的见证下,一拍即合的两人一起成为了遗体捐献志愿者。
对刘正梅一家而言,成为血脉相连的亲人是上天赐予的缘分,而选择遗体捐献则是将这份亲情之爱升华为大爱,让生命的价值在社会中延续。这不仅是一个决定,更是一份庄严的生命承诺。
既是队友也是“家人”
2025年是刘正梅和队员们亲密“作战”的第4个年头,对于她而言,队员们不仅是并肩前行的“战友”,更是亲密无间的“家人”。在刘正梅人生中的几次重要时刻,队员们都在场见证,给予她无尽的支持与鼓励。
“加入队伍以来,我意识到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当大家都团结在一起时,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每次参与志愿活动的刘正梅,都能深刻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尤其是当她看到受助者脸上绽放的笑容时,那份无以言表的满足感更让她坚定了在志愿服务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目前,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已壮大至367名成员,其中一半的志愿者已经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的登记手续。”重庆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表示。作为一支秉承红十字会精神的志愿服务团队,他们把“人道、博爱、奉献”作为行动准则,用实际行动传递人道主义的温暖,让每一位志愿者都能感受到来自团队的关怀与支持。“若队伍中有志愿者不幸生病需接受手术,我们会送上鲜花和慰问金以示关怀;若志愿者的直系亲属不幸离世,我们同样会以队伍的名义致以花圈和慰问金,表达我们的哀悼与慰问。”负责人动情地说。这些充满温情的举动虽未成文,却已成为团队成员心照不宣的默契。
遗体器官捐献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大爱壮举,它让生命的价值在延续中绽放永恒的光芒。每一例遗体器官捐献的背后,都离不开像张治容、刘正梅一家这样的无私奉献者,离不开像重庆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这样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的大爱团队。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个体,汇聚成磅礴的人道暖流,为濒临绝望的生命点亮希望之光,让整个社会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