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16:51:26
“燕春姐,我今天又接到一个社区的求助电话,说他们社区有个高中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感觉有点抑郁,找到了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工作站,社区想让我们去帮助一下。”3月18日上午,志愿者小赵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向贾燕春汇报情况。听到这话的贾燕春停下手中的工作,抬起头:“别担心,我们一起帮他。”
作为重庆市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贾燕春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她的工作不仅仅是组织活动,更是无数心灵的守护者。
初心:从人力资源到心灵守护者
作为一名管理学硕士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贾燕春曾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大学一毕业就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30多岁就成为一家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后来还成为企业高级人资源管理顾问。但那时的她却陷入了迷茫和困惑。她觉得自己的心好像生病了,没有力气再往前走,贾燕春常常这样形容那时的自己:就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困兽,四周充满了迷雾,拼命嘶吼,却冲不出去,也不知道应该去向哪里。
直到一位学习心理学的朋友对她说,要不去学学心理学,既然是心生“病”了,就学学心理学,没准能找到答案。因此从2015年开始,贾燕春开始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过程让她找到了重新出发的勇气,再结合十几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病因”——原来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重力,第一重力是“心动力”,第二重力是“行动力”,第三重力是“系统动力”。原来的她“行动力”和“系统动力”也就是能力有余,企业也给了自己很好的发展平台,但“心动力”不足,而这恰恰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关键。学习心理学不仅让她找到自己的问题答案,她还将自己的发现形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理论体系——“成长三动力模型”,并决定转型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并将其作为毕生事业——“成为心灵的守护者,为每一位处于心灵困境和迷雾的人点亮心灯”!
在心理学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贾燕春遇到了江津区红十字“幸福心点爱”心理志愿服务队的何彦儒。何彦儒、贾燕春一路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共同探索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的发展道路,积极支持和参与红十字幸福心点爱心理志愿服务队的建设和发展。
有一次,贾燕春受邀为江津区红十字幸福心点爱心理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开展第一期的心理健康志愿者培训。那次培训,贾燕春结合红十字志愿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心理志愿者服务队一星心理志愿者专业技能培训》课程,这不仅激发了志愿者的公益服务热情,更收获了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喜爱。
当何彦儒把这些收获和喜爱分享到朋友圈时,被重庆市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的发起人(领队)秦红梅看到,当时秦红梅立马打了个电话给何彦儒,询问是谁设计和讲授的课程,并表示:“这个课程恰恰也是我们整个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需要的课程。”何彦儒不仅介绍了这次课程,还向秦红梅积极推荐了贾燕春。据何彦儒介绍,贾燕春不仅心理学专业能力好,而且非常懂组织建设和管理,如果能有她一起参与市级队伍的建设,一定可以推动市级队伍的快速发展。
在积极参与市级队伍建设和相关项目组织推动工作后,2024年,贾燕春被任命为重庆市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队长,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很感谢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对我的信任,我希望能用我在管理学和心理学上的双重特长,为这支队伍的建设添砖加瓦,和更多的志愿者们,一同成为心灵守护者。”贾燕春坚定地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是我们这支队伍为我的生命赋予了更大的意义和价值,我会尽己所能地为这支队伍去多做事情,推动我们这支队伍发挥更大的作用。”
温暖:点亮心灵的光
贾燕春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封感谢信。信是一位小女孩写的,信中充满了对贾燕春的感激之情。贾燕春每次看到这封信,都会想起初见那个小女孩时的样子。
“浑身颤抖着,就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绳子捆着,说话声音特别小,小的几乎听不见,一说话就哭个不停。”贾燕春回忆道,“但她一看到我,就努力地向我靠近,那努力又勇敢的样子让我既心疼又感动”。那次咨询后,小女孩的身体放松了下来,就像是被松了绑,脸上透出了光亮和笑容。贾燕春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脑海中经常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一个孩子孤独地坐在漆黑的角落里哭泣,这时我们‘红心侠’出现了,打开窗户,在窗户的光亮处伸出手,孩子朝向光亮地方,向我们伸出了手。”贾燕春感慨道,“以微光之力,筑心河长明”,有时,我们提供的帮助,哪怕只有一点点,能够让他们感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善意,都能让他们重新向上生长。”
贾燕春深知,心理健康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但每一次的咨询和帮助,都是在为孩子们的心灵注入温暖的力量。她希望通过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力量。
创新:让心理支持触手可及
2024年6月,一个全新的项目正式启动——“红心侠”儿童青少年心理电台。这是重庆市红十字会2024“博爱山城一老一小”公益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一直酝酿的计划。“我自己前年就开始做公益电台,但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如果能发动我们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的力量来推动这件事,就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贾燕春说,“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人知道,有我们这样一支公益助人的队伍,更能够让更多不方便到现场的人得到最快的帮助。”
“红心侠”心理电台每周二晚上7点准时开播。贾燕春坐在直播间,面对着麦克风,认真地分享心理学知识。她讲解什么是抑郁、什么是焦虑,还通过观众连线,为遇到问题的家长和同学提供专业的建议。
“当时电台一开播,整个重庆市范围内的很多队伍都把我们的节目进行了转发。”贾燕春笑着说,“很多老师还分享给班上的家长们,大家都觉得很有帮助。”
贾燕春记得,电台开播后不久,她就收到了一位外地孩子的感谢。她在短信中写道:“亲爱的燕春老师,见字如面,展信舒颜。除了‘幸运’二字,我想不出别的词来形容我们的相遇……您是一个给人温暖的人,让我的世界不再灰蒙蒙。”
“看到这样的反馈,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贾燕春感慨道,“我们‘红心侠’电台就像是举起一个火把,为那些在黑暗中行走的人照亮前方的路。”
未来:让爱与专业同行
2025年3月15日,重庆市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召开了年度志愿者大会。会上,贾燕春代表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分享了这支队伍的发展成果和未来规划。“我们队伍现建有2个‘红心侠’儿童成长中心、3个社区生命教育服务站、6个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工作站、15家心理咨询合作机构,由心理专家、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区心理工作者、心理志愿者组成的注册志愿者480余人。”贾燕春说,“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能够吸引和整合更多的优秀志愿者,让我们的服务覆盖整个重庆范围。特别是区县,那里需要帮助的孩子和家庭更多。”
贾燕春说,“我们服务队深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计划为志愿者们提供更多专业培训,提升团队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也希望能够与各级红十字组织和街道、社区充分合作,成为他们的支持者,为他们提供专业师资力量,推动志愿服务队更多的深入社区,把服务送到需要帮助的人家门口去。
贾燕春还介绍了志愿服务队的服务体系规划——建立“心理健康三级防预体系”。一级防预是健康促进,面向普通人群,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培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二级防预是预防性干预,面向高危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三级防预是心理治疗,针对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人群,提供专业的治疗服务。
“我们志愿服务队主要是做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所以我们要加强与其他组织的合作。”贾燕春说,“比如与重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合作,充实我们的专业力量,也可以为咨询师们提供实践平台,让他们学有所用,也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服务;与医疗机构合作,我们可以为需要进一步治疗的人群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转介服务。”
贾燕春特别高兴,在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志愿服务队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2025年,重庆市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又成立了7支分队,其中6支是各区县的队伍。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让需要帮助的家庭和个人都得到支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关注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能够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进行干预。”
贾燕春和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正用爱与专业守护着每一个心灵。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的努力,也正在为更多的人带来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