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 14:45:52
为献礼重庆直辖27周年,6月15日晚,重庆文投集团在重庆大剧院户外广场成功举办“重庆风华”江畔音乐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近日,华龙会客厅邀请到重庆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冉斌,从“重庆风华”江畔音乐会出发,畅谈重庆文投集团在履行主责主业、推动重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思路和举措。
改版升级江畔音乐会“四化”
打造演艺“1+N”模式
江畔音乐会以重庆夜景为天然幕布,极具城市辨识度,2023年8月曾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冉斌认为,改版升级江畔音乐会要做到“四化”:第一是品质化,与本地院团、全国院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提升音乐会演出核心品质;第二是市场化,江畔音乐会未来将从主城出发,沿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走向全国,开拓各地文化市场;第三是品牌化,江畔音乐会演艺品牌不仅成为重庆直辖品牌,也将成为代表重庆这座超大城市的文艺品牌;第四是全国化,以本次“重庆风华”江畔音乐会为起点,下一步将走进川渝各城市区县,沿着长江经济带走向全国。
重庆文投集团未来将打造江畔音乐会“1+N”模式,在形式上进行大胆的设想。“1”是演艺的核心,“N”是要将本地商贸圈、非遗圈、艺术圈、旅游圈、美食圈结合起来,形成多个圈层,推动创新性整体重庆文化往下游走、往沿江走、往全国走。
履行文化主责主业
推动六大主体文化发展
冉斌认为,重庆文化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重庆是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发扬六大主体文化,不断推进重庆文化强市战略;重庆文投集团起到了重要文化职能作用,切实发挥好文化产业投融资战略作用,将重庆文化的一棵棵幼苗最终培育成重庆的“文化森林”,既要做文化人,又要做市场人,兼顾创意、投融资、运营三方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部署,重庆文投集团深入研究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与重庆定位相匹配的文化格局、文化体系。第二,对重庆六大主体文化深度开发,推动各类文化融合,提炼六大文化之上的“泛文化”。第三,建立与重庆作为直辖市和超大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内涵。第四,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化深度植入旅游,用旅游方式呈现文化。
做好“务虚开发”和“务实开拓”两篇大文章
“七个撬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重庆文投集团将着力做好“务虚开发”和“务实开拓”两篇大文章。文化本身是内容产业,做好内容一定要有务虚研究开发。一是提炼唱响具有高度概括性和重庆人文特点、生动活泼、让世人耳熟能详的“重庆文化总概念”。二是精心绘制人民群众文化“焕新”“梦想”“路径”“三张文化图”,展开波澜壮阔的文化改革发展长卷,描绘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梦想,探索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路径。三是创造一首扣人心弦、余音绕梁、引人入胜、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重庆流行歌曲。四是深入研究绘制“重庆文化大地图”。
重庆文投集团将用“七个撬动”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一是“战略撬动”,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规划和设计,高位推动重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实施“金融撬动”,为重庆文化产业提供资本供给,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三是实施“市场撬动”,推动重庆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资本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逐步形成现代化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四是实施“数字撬动”,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项目、文化产业,建立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推动数字文化资源在重庆的规模化转化、共享化使用、集成化应用。五是实施“创意撬动”,以文化为基因,以创意为动能,以内容为创新,将文化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行业集群。六是实施“源头撬动”,在重庆文化体系中溯本求源,于文化源头中发掘出澎湃动力。七是实施“学鉴撬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先进企业经验,提升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效能。
提档升级文化符号
强化“七个方面”“五级表达”
重庆文投集团对文化符号制定了一系列提档升级的目标。第一是对重庆大剧院的打造。重庆大剧院已在中西部以及全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未来将把重庆大剧院打造成“重庆之眼”,对大剧院负二楼、负三楼以及大剧院周边做出综合性的文化开发,持续推动重庆大剧院文化综合演艺体的构建。第二是对重庆艺术大市场的打造。未来集中整合重庆艺术大市场元素,联合全国各地艺术馆、博物馆,打造重庆国际艺术中心,涵盖艺术展陈、艺术交流培训、市场化交易等方面。第三是重庆文化会客厅的打造。未来将以重庆大剧院和85创意公馆等为载体,将重庆六大文化主体元素深植于主城及各区县,点燃文化的“星星之火”。
重庆文投集团将从七个方面去实现主业上的突破。一是文化金融,重庆文投集团履行市级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主体职能,金融方面要提供支撑作用。目前有文化担保、文化基金等品类,下一步将会在整个文化金融的产品上进一步丰富品种,为更多的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第二是文化演艺,将打造重庆大剧院文化综合演艺体,将众多演艺群体集结在重庆大剧院旗帜下,向综合性文艺团体奋发。第三是数字文化,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项目、文化产业,建立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第四是文化艺术,着力打造重庆国际艺术中心。第五是文化空间运营,利用我市闲置场馆资源植入文化元素,点燃文化的星星之火。第六是文化影视,“8D魔幻山城”对众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取景有强大的吸引力,文化影视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第七是文化旅游,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化“五级表达”。强化“主城表达”,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结合山水城市、都市文化、时尚科技等,做好“老重庆”的“新表达”。强化“区县表达”,结合每个区县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和丰富生活场景,推动重庆“一城千面”、“一地一品”建设。强化“乡村表达”,全面加强重庆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农耕文明优秀遗产与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促进乡村文化资源活化应用和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强化“国内表达”,构建重庆独特的文化谱系,推动重庆文化精神的落地运用,在全国呈现极具辨识度的文化表达,把“网红”变“长红”。强化“国际表达”,进一步加强对构建重庆精品文化形象标识的重视和研究,集中力量推出一批能彰显重庆气质的文化形象标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